网站索引: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新闻

“中南小铁人”的逆袭之路

撰稿人:杜婷  来源:重金属污染防治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3-07-05

个人简介:

刘操,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冶金环境工程2017级博士研究生,以第一或学生第一作者发表环境类顶级期刊EST系列论文3篇,其中1篇为EST封面论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2篇,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次,学生第二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件,授权4项;设计搭建了中南大学第一套汞净化实验与评价平台、动力波洗涤脱汞中试平台;荣获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有色冶炼烟气汞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2021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之星”,2022年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佳青年”,2017年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采访刘操同学的时候,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你的微信名字叫做中南小铁人呢? 刘操笑着说,最开始是因为我本科学习的是钢铁冶金,为了凸显特别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后面发现“铁人精神”特别鼓舞人心,做科研就是需要一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韧劲,于是以此激励自己。团队里的同学不一定记得我的名字,但是都知道我是‘小铁人’,或者叫我铁博。

迷茫探索

小铁人带着美好的愿望出发了,但是一开始的科研之路并不顺利。“一直出不来成果,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想过要退学。”刘操回忆说,刚开始进入团队的大气组时,设备和平台都在搭建初期,大气组的师生们齐心协力搭建平台、调试运行,直到实验平台能够稳定地输出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认知和交流,刘操埋着头做了很多错误的实验,心没有沉下来,一度非常迷茫和焦虑。

大气组的战友们一直鼓励他、帮助他,导师刘恢老师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他找到方法,找到信心。“刘恢老师发现我的动手能力还不错,让我带队外出开展中试实验。我觉得对我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也都发生在中试期间。”

思想之光

2019年10月到12月,刘操第一次参与中试试验——在福建龙岩紫金铜业冶炼厂开展汞污染物全流程调研,完成冶炼烟气湍冲洗涤捕汞的中试研究。因为是全新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现场的设备也需要从零开始组装,刘操带领师弟们一边摸索一边实验。“设备的说明书都是全英文的,我们一开始组装设备不太顺利,设备运行起来也不稳定,干了一个星期没有采到一个有用的数据,大家都比较灰心丧气。”

为了提振精神,刘操建议去厂的周边散散心。刚好旁边就是古田会议会址,在参观毛泽东纪念园、古田会议纪念馆的过程中,刘操大受震撼: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古田出发,一路西进、北上、东征、南下,“风卷红旗过大关”,不断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为中国人民打出了新中国。

刘操说:“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没有被磨难压倒,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战火硝烟、血火考验中,探索着前路。我们正是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和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创造、开拓的精神品质。”

刘操重振精神回到中试现场,把一大本英文说明书重新啃了一遍,慢慢把中试设备稳定运行了起来,调出重点的参数逐个调试,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冶炼厂的采样方法,顺利完成了中试。相关成果为后续的技术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参观古田会议旧址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刘操在中试试验上越战越勇。2020-2021年,刘操带队十余次赴韶关铅锌冶炼厂、丹霞冶炼厂开展气相污染物采样调研及烟气汞污染物控制中试研究。他带领师弟们因地制宜地利用现场的管道和设施,创新设计实验装置。白天他们顶着烈日搬运重达几十公斤的采样设备登上高台采集气样,在高达几百摄氏度的锅炉旁工作,晚上继续加班讨论分析处理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代表性,有时还需要冒雨采样;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刘操带领小组成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采样点达百余处,获得采样达1700余个,共同完成了2万余字的《韶关冶炼厂有害元素调研报告》。中试实验数据为“有色冶炼烟气汞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撑,技术获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心中有一个信念: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污染问题。要有一股韧劲,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



开展中试试验


厚积薄发

中试结束回来,刘操集中火力开展校内实验、分析数据。他参与设计搭建了团队第一套汞净化实验与评价平台,设计搭建了模拟烟气脱汞实验平台,可实现烟气干法脱汞、湿法脱汞与汞程序升温脱附的多组功能,可在线生成检测数据。

“之前是老师让我学,现在是我要学,我要做,自己管理自己,被动变为主动,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刘操用专门的软件记录和追踪自己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目标落实情况,做到清晰高效。

“刘恢老师非常重视学术交流与碰撞,他带着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交流学习。”参观学习时,看到和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实验室,刘操就会想办法找到相关的老师或者同学,主动询问研究的细节问题,将他人的好经验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刘操用软件记录的时间安排表、年度工作计划表



开展通宵实验的那段时间,刘操总是最后离开学生办公室。冬夜里很多次骑车从金贵楼回寝室,人都冻麻了,但他心中却升起一股暖流,溢满了成就感,自己的成果已经越来越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足以抵挡这冬日的寒凉。

2022年9月,刘操的第一篇EST论文发表,2023年5月,第二篇EST论文成功被接收,并入选为EST封面论文。从进入团队到发表第一篇高水平论文,刘操用了7年时间,而这两篇EST论文之间的间隔只有8个月。

“论文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团队优良的学风熏陶和优质的学习环境支撑,离不开大气组战友们的帮助,更离不开刘老师、沈老师的悉心指导。如果有经验要分享的话,我想一是要有信念,有梦想,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采用创新的研究手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多学习先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EST封面论文


谈及未来,刘操兴奋地说,我们团队有非常多优秀的研究生党员,他们汇聚成为了“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这些年的工作中,党的光辉事迹和奋斗故事给予我力量,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我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正像一位“铁人”那样,在科研报国的战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审:杨卫春,二审:雷笛,三审:刘恢)






 
转载必看:本站允许非商业目的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文章出处、并做好本站主页或原文链接。复制本站网页内容和盗用本站图片用于商业用途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