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索引: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新闻

重金属污染防治课题组首场博士毕业论文视频答辩顺利完成

撰稿人:蒋颖  来源:中心   发布时间:2020-05-18


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的影响,中心以线上视频答辩等形式,组织开展了毕业研究生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2020年5月18日,重金属污染防治课题组在线召开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腾讯会议ID:805894734)。中南大学周康根教授担任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湖南大学刘云国教授、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温建康教授级高工、中南大学林璋教授、王平山教授等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在答辩秘书颜旭副教授的精心组织下,博士生向开松、杨姝、黄磊、王学刚进行了中心首批博士学位论文视频答辩。

        博士生向开松以“改性铜基催化剂电还原CO2及电解新体系研究”为题开始第一场答辩汇报,他针对铜催化剂目前存在选择性、稳定性和CO2转化率不足的问题,从材料设计及电解方式两个方面开展了创新研究工作。研究亮点突出,其中聚合物分子修饰铜基催化剂同时提高催化稳定性与调控产物选择性的思路获得了Nature Material大篇幅的报道、所揭示的CO2电还原产物CH4诱导铜催化剂失活机制被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综述文章新列为一类铜基电催化剂失活机制。在读期间发表SCI/EI论文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荣获省部级奖项与荣誉3项、校级奖励3项,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同时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答辩专家的高度认可。



        博士生杨姝进行了“有色冶炼高硫烟气中零价汞的铜基催化剂催化氧化研究”的汇报,她先介绍了大气中汞的危害及特征、零价汞催化氧化技术等研究背景,通过开发系列高效铜基催化剂,开展了高汞高硫烟气脱汞性能研究,探究了铜基催化剂抗硫除汞机制,为冶炼烟气汞污染控制提供了新方法及理论基础。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利用金属氧化物异质结构实现高硫气氛下零价汞选择性氧化的研究内容发表在环境领域权威杂志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IF=14.229)。参与多项国家项目课题,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曾获得中南大学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赴日本九州大学进行访问学者工作。


        博士生黄磊以“位点强化铝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水体除氟性能研究”为题展示了研究工作。他研究了铝羟基勃姆石(γ-AlOOH)、双金属铝氧基La2Al4O9的结构、性质及其多氟态吸附除氟机制,二维铝基金属有机骨架MIL-53(Al),以及氨基位点强化结构、性能及其除氟行为,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设计展示了新方法在研究传统课题中的优势与生命力;并进一步对廉价铝基吸附剂、再生机理研究、吸附剂三维器件化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黄磊在读期间前往佐治亚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Web of Science中JCR1区7篇。博士期间在亚太催化大会(泰国),2018中国材料大会,环境化学大会研究生论坛做会场报告。


        博士生王学刚完成了最后一场答辩,以“难处理高钛铀矿生物浸出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题汇报了其研究工作。研究查明了矿物学因素影响高钛铀矿生物浸出的特性及规律,选育获得一株土著浸铀菌群,构建了高效浸铀组合菌群,揭示了生物浸出体系中关键工艺参数对铀浸出率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高钛铀矿细菌浸出作用机制模型,探究了生物浸出多因素匹配的关联规律,形成了生物堆浸集成工艺新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化应用,得到了答辩专家的高度认可。研究成果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随着评委提问、答辩人作答等环节的结束,答辩委员会委员对四位博士生扎实的学术研究工作表示肯定,并对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提出了中肯建议。经过答辩委员会的线上讨论,五位委员一致同意四位博士生通过本次博士毕业论文答辩。
        本次视频答辩会共历时6小时,严格按照线下的答辩流程进行,各个环节有序推进,整个答辩过程清晰流畅。答辩人导师柴立元院士、杨志辉教授、闵小波教授、刘恢教授、王海鹰教授等在线旁听了答辩。








 
转载必看:本站允许非商业目的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文章出处、并做好本站主页或原文链接。复制本站网页内容和盗用本站图片用于商业用途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